泛舟九曲游武夷
暑假了,我与夫人随团游览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武夷山风光。
武夷,之所以被誉为“人间仙境”,并被授予“双遗”,主要是她的丹山碧水、生物之窗、朱子理学、诗林崖刻和岩韵佳茗,博得专家学者的肯定和中外游客的赞赏。
山,是武夷神韵之所在。
秀丽的玉女峰,亭亭玉立、光洁窈窕,以“插花临水一奇峰、玉骨冰肌处女容”,展示着她的天然丰姿;奇特的大王峰,四峰陡峭、巍峨壮观,以“万丈危峰倚碧空,丹梯历尽境无穷”,呈现着他的自然雄姿;挺拔的天游峰,气势宏伟、凌去摩霄,以“山耸千层青翡翠、溪流九曲碧琉璃”,体现着他的奇特景观……
山之秀、山之奇、山之拔、山之伟,意象神似,耐人寻味。虽然登山游览、汗流浃背,但真的给人有一种“武夷一小游,退却十年愁”的感觉。
水,是武夷灵性之精髓。
武夷有众多的清泉、飞瀑、山涧、溪流。潺潺的流水,给武夷胜地注入了生机、增添了动感、孕育了灵气。其中,最令人神往的,就是泛舟九曲溪了。
竹筏,用好粗好粗的毛竹捆绑制成,古朴而又粗旷。一筏六人,分别坐在小竹椅上。游人完全可以丝毫不费登山之劳苦,尽情欣赏山水之胜景。筏在水中漂、人在画中游。筏工的小竹篙,或左或右、忽前忽后,操纵着竹筏随波逐流、顺水而下:从地势开朗、平川锦绣的九曲出发,一会儿山石怪异、情趣盎然;一会儿高峰矗立、飞翠寒流:一会儿景致荟萃、巧有天成;一会儿幽深峥嵘、险象环生。有时水平如镜、荡筏悠悠,有时浪翻白雪、水声轰轰……一曲一番景致,一曲一番情趣。啊!真是舒适的享受。
我默默地躺在小竹椅上,尽情地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。左顾右盼,用心解读着两岸的群山,忘情的品味着千岩竞秀、万壑争流的神奇。突然,电闪雷鸣、大雨倾盆,我们俩与同筏的游人个个都淋成了“落汤鸡”,而筏工的“九曲溪上湿(失)了身”一句恢谐,逗得我们开怀大笑,弯弯九曲溪一路浪花,一片笑声。
将近两个小时的九曲溪竹筏游,给游人带来的,岂止只是美好的回忆?
上了岸,在导游小吴的带领下,我们参观了著名的朱熹纪念馆。真正体味了“武夷山下,犹有丝纶遗韵;九曲溪畔,尚留翰墨余香”的深刻含义。
……
或许是巧合吧!在武夷山飞往上海的航班上,漂亮的空姐递给我一本《厦门航空》杂志,其中“大地走笔”专栏中一篇《水乡周庄》,激起了我的自豪感和对家乡的思索。
已经获得“双遗”资格的武夷山人深深地懂得:其珍贵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有同享的瑰宝,务必世世代代珍惜她、保护她——其旅游环境之佳、旅游秩序之佳、服务意识之佳,真的令人赞叹不已。
而我们周庄呢?或许向这方面努力,才是在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关键时刻,在申报遗产的“天平”上,真正加上一枚决定性的“砝码”。
言必论周庄。这就是泛舟九曲游武夷给我的启示。
2002年7月22日
评论